2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引导回归办案本职本源(链接)
“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这几个月,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考核压力减小了。之前每个月部门会议都要研究这项数据怎么搞上去,那项数据如何降下来,以后有更多时间精力专注于办理案...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买大平台房子的利弊 > 新闻动态 > 三菱走了,最后一家合资发动机生产线拆了,给国产车上了最后一课
三菱走了,最后一家合资发动机生产线拆了,给国产车上了最后一课 发布日期:2025-10-12 18:11    点击次数:65

三菱走了,最后一家合资发动机生产线拆了,给国产车上了最后一课

三菱走了,最后一家合资发动机生产线拆了,给国产车上了最后一课

大家好啊 我是老陈。昨天看到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的消息——三菱汽车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最后一条合资发动机生产线也要拆除了。说实话 看到这个消息 老陈心情挺复杂的。

想当年 三菱4G系列发动机可是神一般的存在啊!什么4G63 4G64 几乎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那时候的国产车 哪家不想搭载三菱发动机?搭载了三菱发动机 就等于有了品质保证 销量保证。

当年的辉煌 谁还记得

说起三菱发动机 老陈就想起了那些年的"神车"们。东南菱帅 东南蓝瑟 比亚迪F3 奇瑞A5... 这些车型之所以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搭载了三菱的发动机。

那时候的中国车企 技术积累还不够 自主研发能力有限。三菱发动机就像救命稻草一样 让国产车有了与合资车型一争高下的底气。4G63发动机 1.6L排量 最大功率90kW 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动力表现了。

展开剩余75%

更关键的是 三菱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在业内是出了名的。开个十几万公里都不带大修的 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品质的象征。很多老司机买车第一个问的就是:"这车用的什么发动机?是三菱的吗?"

技术依赖的代价

但是呢 有一利必有一弊。过度依赖三菱发动机 也让中国车企在自主研发方面走了不少弯路。为什么要自己费力研发?直接买三菱的技术不是更省事吗?

这种思维模式 说实话 在当时的环境下也能理解。中国汽车工业刚起步 市场竞争激烈 先活下来再说发展 这个逻辑没毛病。但问题是 技术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 你永远只能跟在后面跑。

而且三菱也不傻 给你的都是相对成熟甚至落后的技术。最新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那是不可能给你的。所以中国车企虽然有了三菱发动机加持 但在技术创新方面 依然处于被动地位。

国产发动机的逆袭之路

不过话说回来 中国工程师从来不缺那股拼劲儿!虽然起步晚 底子薄 但咱们有学习能力 有创新精神 更有不服输的劲头。

从奇瑞的ACTECO系列 到吉利的JLH系列 再到长城的GW4系列 国产发动机技术在这十几年里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热效率 动力性能 燃油经济性 各项指标都在快速提升。

特别是最近几年 比亚迪的骁云发动机 长安的蓝鲸发动机 热效率都突破了40% 这个数字放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顶尖水平!谁还敢说国产发动机不行?

新能源时代的机遇

更重要的是 新能源时代的到来给了国产车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传统燃油发动机领域 我们确实起步晚了 但在电动化方面 中国车企反而走在了前面。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技术 在全球市场上都是绝对的领先地位。现在反倒是外国车企来中国寻求合作 求着我们提供技术支持了。

三菱的退出 某种程度上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燃油车时代的技术依赖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新能源时代的技术自主才是王道。

最后一课的启示

三菱走了 给国产车上了最后一课:任何时候都不能把技术命脉交给别人。当年的技术引进 合资合作 都只是权宜之计 真正的强大必须靠自主创新。

现在的中国汽车工业 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 都已经有了与全球巨头平等对话的实力。从技术跟随者到技术引领者 从市场追赶者到市场开拓者 这个转变来得比预想的要快。

感谢三菱 感谢那些年的技术合作 但更要感谢中国工程师们的不懈努力和技术攻关。正是有了他们 我们才能在今天自信地说:我们有自己的技术 有自己的品牌 有自己的未来!

三菱走了 但中国汽车工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下一个十年 将是属于中国汽车的十年!

发布于:安徽省